咖啡透翅天蛾 Cephonodes hylas / 栀子

科属分类
动物界 Animalia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昆虫纲 Insecta
鳞翅目 Lepidoptera
天蛾科 Sphingidae
透翅天蛾属 Cephonodes
中文俗名
黄栀子大透翅天蛾
分布区域
分布于山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福建、广西、云南、台湾等地。寄主为药用植物黄栀子及茜草科植物、咖啡、花椒等,主要为害黄栀子。
形态描述
成虫:体长22~31mm,翅展45~57mm,纺锤形。触角墨绿色,基部细瘦,向端部加粗,末端弯成细钩状。胸部背面黄绿色,腹面白色。腹部背面前端草绿色,中部紫红色,后部杏黄色;各体节间具黑环纹;第5、第6腹节两侧生白斑,尾部具黑色毛丛。翅基草绿色,翅透明,翅脉黑棕色,顶角黑色;后翅内缘至后角具绿色鳞毛。
卵:长1.0~1.3mm,球形,鲜绿色至黄绿色。
幼虫:末龄幼虫体长52~65mm,浅绿色。头部椭圆形。前胸背板具颗粒状突起,各节具沟纹8条。亚气门线白色,气门上偏后有1明显黑斑,其上生黑纹;气门上线、气门下线黑色,围住气门;气门线浅绿色。第8腹节具l尾角。
蛹:长25~38mm,红棕色,后胸背中线各生l条尖端相对的突起线,腹部各节前缘具细刻点,臀棘三角形,黑色。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茎,叶
为害症状
缺刻
为害特点
近年来,随着黄栀子种植面积扩大,咖啡透翅天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。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,受害严重者叶片、嫩枝全被吃光,造成光秆或枯死,严重影响栀子产量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1年2~5代,以蛹在土中越冬。在江西1年5代,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中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后交配、产卵。第1代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,第2代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,第3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,第4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,第5代9月中下旬。幼虫5龄,老熟幼虫在10月下旬后化蛹。咖啡透翅天蛾是白天活动的蛾类之一,喜欢快速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在花间穿行,吸花蜜时靠翅膀悬停空中,尾部鳞毛展开,如同鸟的尾羽,加上颇似鸟类的形体,常常被误认为蜂鸟。成虫喜欢吸食花蜜,幼虫主要以啃食药用植物的叶片为生,有时会把花蕾、嫩枝都吃光。雌雄性比为1:1.22。该虫多把卵产在寄主嫩叶两面或嫩茎上,每雌产卵200粒左右。幼虫多在夜间孵化,昼夜取食,老熟后体变成暗红色,从植株上爬下,入土化蛹羽化或越冬。雌成虫未经交尾也可产卵,但卵无光泽,不孵化。
防治方法
1. 农业防治 及时中耕除草,清除枯枝落叶,减少周围蜜源植物的种植。秋冬或早春及时翻耕,把蛹翻出或深埋土中,使蛹被天敌食害或不易羽化出土。幼虫为害期进行人工捕杀。
2. 生物防治 幼虫发生期喷施苏云金杆菌,不仅防效优异,还可保护天敌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为害照片
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