槟榔叶斑病 / 槟榔
病原
槟榔叶点霉 Phyllostita arecae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葡萄座腔菌目 Botryosphaeriales
叶点霉科 Phyllostictaceae
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葡萄座腔菌目 Botryosphaeriales
叶点霉科 Phyllostictaceae
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分生孢子器球形,黑色,叶正面生,散生,初期埋生于寄主组织内,后期突破表皮孔口外露。分生孢子梗短,产孢细胞瓶梗型,无色。分生孢子单胞,无色,椭圆至卵圆形,大小11.5~15.0μm×6.5~9.1μm。
形态照片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病菌主要为害叶片。病菌多从叶尖侵入,后向基部扩展。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小圆点,后扩展为中央灰白色,边缘暗褐色,直径1cm的圆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斑点,后期病部组织破碎。病斑上密生小黑点,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通常在多雨、潮湿条件下发生严重。天气干燥病害发生较轻。槟榔园管理粗放、树势衰弱对病害发生有利。重病区小苗发病率可达80%~95%,严重时叶片焦枯,导致死苗。
防治方法
(1)加强田间管理,搞好田间卫生,及时清除病苗、病叶;勤除杂草,降低田间湿度。(2)在发病初期喷洒药剂保护叶片。可选用1%波尔多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被害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