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斑枯病 / 白芷

病原
白芷壳针孢 Septoria dearnessii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
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
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
壳针孢属 Septori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分生孢子器叶面生,散生或聚生,初埋生,后略微突破表皮,球形,器壁暗褐色,膜质,直径62~84μm。分生孢子线形,无色透明,正直或微弯,两端钝圆或略尖,1~3个隔膜,大小11~26μm×1~1.5μm。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斑枯病又称白斑病,病菌主要为害叶片,叶柄、茎及花序也可受害。叶片发病,初期为暗绿色小斑,直径1~3mm,逐渐扩大时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,后期呈灰白色,其上密生小黑点,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。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条形,严重发生时多数病斑汇合连片,叶片自下而上变褐枯死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种株基部残桩和地面病叶上越冬;翌年春季病菌遇水后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分生孢子,随水滴飞溅而传播,引起初侵染。生长季病斑上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,又进行多次再侵染,蔓延为害。5月初开始发病,随着植株生长茂密,田间湿度增大,为害也不断加重。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。一般发病率在30%以上,损失很大。
防治方法
(1)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桩和地面落叶;避免与防风、北沙参等伞形科植物轮作。(2)在无病植株上采种,远离发病地块种植;合理密植,降低植株间湿度,雨后及时排水。(3)发病初期选喷1:1:100波尔多液或50%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,视病情喷2~3次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被害照片
  • 白芷 白芷斑枯病[19539]©丁万隆 2024-07-07
  • 白芷 白芷斑枯病[19540]©丁万隆 2024-07-07
  • 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