栀子叶斑病 / 栀子

病原
栀枝生叶点霉 Phyllosticta gardniicola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葡萄座腔菌目 Botryosphaeriales
叶点霉科 Phyllostictaceae
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前者分生孢子器叶面生,球形,扁球形,深褐色,直径65~104μm。分生孢子单胞,无色,卵圆形至椭圆形,5~10μm×3.5~5.5μm。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有形态相近的两种病原菌引起的两个类型:(1)栀子生叶点霉叶斑病:主要发生于叶片上,下部叶片先发病。病斑近圆形,黄褐色,直径0.5~3mm,稍隆起;后期病部出现许多小黑点,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穿孔,有时几个病斑融合形成不规则大斑,侵染主脉、叶脉时引起叶片死亡。(2)栀子叶点霉叶斑病:主要侵害叶片。病斑圆形、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灰褐至黄褐色,边缘色泽略深,直径3~8mm。本病常与栀子小叶点霉叶斑病混生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。过度密植、通风不良、植株生长势弱、浇水不当易诱发此病。
防治方法
(1)植株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销毁。种植密度适当,以利通风。浇水时不要沾湿叶片。(2)发病初期喷洒50%多菌灵1000倍液或40%福美双500倍液保护植株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被害照片
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