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心莲立枯病 / 穿心莲

病原
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
蘑菇纲 Agaricomycetes
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
角担菌科 Ceratobasidiaceae
亡革菌属 Thanatephorus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有性阶段在自然情况下很少形成。担子无色、单胞、长椭圆形,顶生2~4个小梗,各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。担孢子无色至淡黄褐色,椭圆形,一侧扁平无色、单胞,大小6~9μm×5~7μm。病菌寄主范围很广,可为害许多种植物,目前分为9个菌丝融合群(AGl~AG9),每一群有一定的寄主范围。担子担孢子球形、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幼苗期为害,受害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红褐色病斑,病部凹陷、横缢或折断,容易与根茎部分离。阳光照射后病苗地上部萎蔫。土壤潮湿时病苗上产生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,侵害健康幼苗,使其感病枯死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引起初侵染。病株及其附近土壤内的菌核和菌丝体引起田间多次侵染。4~5月育苗期低温多雨、土壤湿度大时大量死苗。
防治方法
(1)加强苗床管理,选用无病土育苗。苗期浇水要适量,防止苗床积水,诱使病害发生。(2)用敌克松或福美双的混合剂处理苗床土壤。发病初期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施于植株周围土壤,切勿触及幼苗以免药害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被害照片
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