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鲜褐斑病 / 白鲜

病原
一种尾孢 Cercospora aurantia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球腔菌目 Mycosphaerellales
球囊菌科 Mycosphaerellaceae
尾孢菌属 Cercospor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子实体主要叶面生,子座球形,暗褐色,直径57~135μm。分生孢子梗束生,密集,单根淡黄色,多根聚集在一起呈黄褐色,上下色泽均匀,宽度一直,不分枝,无膝状节,正直。顶端呈圆形或圆截形,0~1个隔膜,大小16~36μm×3~4μm。分生孢子近鞭形、倒棒形,无色至淡褐色,微弯或弯曲,基部截形,顶端较钝,4~10个隔膜,大小48~154μm×4~5μm。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叶片上病斑圆形、近圆形,直径3~10mm,褐色;后期,病斑上生无数黑褐色点状物,即病原菌的子实体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。翌春条件适宜时,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。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地引起再侵染。在东北7月发生。
防治方法
入冬前搞好清园,处理病株残体;发病时喷施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,75%百菌清500倍液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被害照片
查看更多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