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根腐病 / 白芷
病原
菜豆壳球孢 Macrophomina phaseolina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葡萄座腔菌目 Botryosphaeriales
葡萄座腔菌科 Botryosphaeriaceae
壳球孢属 Macrophomina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葡萄座腔菌目 Botryosphaeriales
葡萄座腔菌科 Botryosphaeriaceae
壳球孢属 Macrophomin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载孢体散生或聚生,埋生,孔口微露,扁球形,直径96~163μm,器壁暗褐色,近炭质。产孢细胞大小5~13μm×4~6μm。分生孢子长梭形、长椭圆形,无色,单胞,偶有一个隔膜,大小14~29μm×4~6μm。菌核黑色,表面光滑,直径50~300μm。
形态照片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根腐病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,病株叶片生长缓慢,变黄凋萎,叶柄及近地面茎基部呈褐色,上生无数小黑点,即载孢体或菌核。收获后的加工、干燥过程中常造成严重腐烂,一般发生率在15%~30%,甚至全部腐烂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1月 | 2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 上 | 中 | 下 |
春 | 夏 | 秋 | 冬 |
发生规律
病菌不易侵染健康的新鲜白芷,只能侵染有伤口和萎蔫的白芷,伤口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,根周皮在抵抗病菌侵入中起重要作用。
防治方法
在收挖、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白芷周皮不被破坏,尽可能随采挖随加工干燥。暂时加工不完的应摊开在通风冷晾处,也不得久置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| 农药名称 | 有效成分含量 | 剂型 | 类别 | 毒性 | 持证人 |
---|
被害照片
![白芷 白芷根腐病[19538]©丁万隆 2024-07-07](https://img.pests.cn/pic/33/2024/19538.jpeg!sim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