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灰斑病 / 白芷

病原
当归尾孢 Cercospora apii var. angelicae
科属分类
真菌界 Fungi
子囊菌门 Ascomycota
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
球腔菌目 Mycosphaerellales
球囊菌科 Mycosphaerellaceae
尾孢菌属 Cercospora
中文俗名
分布区域
形态描述
形态照片


为害部位
为害症状
为害特点
病菌主要为害叶片,叶柄、茎及花序等部位均可被害。叶上病斑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初为黄绿色,后中央呈灰褐色,边缘褐色,有时不明显,常多个病斑愈合成大枯斑。发病后期病斑两面生淡黑色霉层,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该病是白芷常见叶部病害,常造成叶片早枯,使根产量及采种田种子质量下降。
发生高峰期
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
发生规律
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梗在残桩株叶上越冬,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,生长季不断引起再侵染。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,蔓延为害。病菌喜高温,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需要有水,夏末秋初温暖多雨有利于发病。植株生长后期发生较重。
防治方法
(1)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桩落叶,并集中烧掉。(2)5月下旬喷洒1次1:1:100波尔多液保护;6月下旬开始选喷77%可杀得500倍液、50%多菌灵500倍液或50%代森锰锌600倍液等药剂防治2~3次,间隔10~15天。
登记农药(截止2024年) 共0条
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
被害照片
  • 白芷 白芷灰斑病[19537]©丁万隆 2024-07-07
  • 查看更多照片